企业要实现质量飞跃,面临的根本挑战就是知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问题。
一些来自制造商的统计数字显示了质量表现当前面临的困境:
·80%的质量问题是重复出现的问题。
·80%的质量问题是因为材料不合格引起的。产品根据既定规格来生产,而问题却仍然出现。我们往往能够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发现,所有部件都是符合规格要求的,但是规格要求本身有错。
即使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较为满意的公司,在设计原型、测试、返工和上市时间方面也已花费了巨大成本。创新被视为是质量和上市时间的大敌,企业因此宁愿停滞不前,结果产品被竞争对手抛在了后面。
利用知识管理平台
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生命周期管理,首先要把质量定义和质量流程管理区分开。质量定义是在描绘一个产品及其支持流程的特征时执行的一系列活动,而质量流程管理是在创造和交流过程中引导内容的一系列活动。
一些关键的质量流程管理活动包括:
·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
·问题管理
·不合格材料
·推荐管理
·贯穿产品和流程生命周期的质量合规跟踪
传统上,这些活动都是独立于产品和流程的特征描述过程而完成的。问题和纠正措施是基于定性的观察总结,预防措施独立于质量计划,而跟踪则是在错误的层面上进行。
五大核心原则
原则一:质量由特征推动特征是在系统的行为层面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可测量、可控制的特点。为了成功开发优质的产品和流程,我们必须把握产品特点和需求,将其转换为特征。
然而,传统的需求只代表了约20%的产品和流程定义。
原则二:质量实现
质量实现是基于积累的最佳实践和学到的经验对产品和流程进行设计、验证和控制。
原则三:质量定义
原则四:生命周期法
质量是跨职能的,这体现在设计和工程间的虚拟之墙,以及大量企图穿越这堵墙的努力上。
为了采用一个真正面向整个生命周期的方式实现企业质量,下列三个条件必不可少:
·共同的语言。
·合规单。
·无缝接入和交流。
原则五:积极的知识管理
理解未来的企业质量蓝图
一位智者曾说,失败的企业业务流程的标志是表单的无限增加。
从根本上来说,以上活动和流程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概念:描述产品和流程的特征,以便在产品和流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识别和控制影响质量的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