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China Rubber Belt, Hose & Coated Fabric Information Center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胶带胶管胶布分中心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标准信息
政策法规
中心期刊
信息中心
新干线
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
人才之家
联系我们
ENGLISH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内动态
>>
中小企业成长的瓶颈
会员登录
MEMBER LOGIN
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注册
中小企业成长的瓶颈
来源:
牛津管理评论
|
作者:
新干线
|
发布时间:
2010-03-01
|
3128
次浏览
|
分享到: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即使得以守成,中小企业想持续成长也十分困难。组织成长的瓶颈未必是市场需求不足,其实更常见的是,当规模稍有成长后,很快就到达领导者管理能力的极限。
限制组织成长的管理因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是缺乏整合团队知能的能力。成功的创业者在技术或产销方面往往有过人之处,但也多半仅长于单打独斗,不知如何结合团队成员各自的知能,取长补短。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更需仰赖领导人的整合能力。当业务的分工日趋复杂、经营团队日渐庞大,整合的困难度就愈来愈高,成长当然很快遇到瓶颈。
第二是无法将领导人的内隐知识外显化,使之成为组织所拥有的知能。简言之,就是创业者在经营上确实有一套独到的做法,但是背后的道理就是讲不出来,难以和他人分享其智慧与经验。由于过去许多决策都是建立在灵感上,其决策思维难以言传,因此也无法有效指导同仁,栽培人才。再者,由于内隐的逻辑未能充分表达,无法形成明确的政策与决策原则,因而使各阶层的管理人员在面对各种决策情境时无所适从。如果领导人本身在逻辑思维上未尽周详甚至前后矛盾,各级人员为了避免动辄得咎,不得不凡事请示,最后必然造成了授权困难,不但加重领导人的负担,也使管理人员缺少历练和发展的机会。
第三是组织对高手缺乏吸引力。中小企业的资源较少,除非拥有具说服力的远景,实不易吸引优秀人才。如果领导人胸襟气度有限,既无法提供足够诱因,又不愿轻易授权,更是难以留住高水准人才。再加上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制度,使得组织成果的利益分配,未能公平合理。表现优越者纷纷离去,组织内平庸者越来愈多,成长自然受限。
第四实无法建立有效之绩效评估与内控之机制,以管理日益庞大复杂的组织。绩效评估制度不良,容易出现劳逸不均,所得与付出不相符的不公平现象。内控机制缺乏,则无法杜绝各种追求私利的行为。由于未能运用制度来管理,只好仰赖人治,通常是晋用亲信。若其能力及道德水准未能相对提升,则必绩效不彰,遑论成长。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企业应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下一篇:
民企老板易犯的十个错误
资料下载
DOWNLOAD
友情链接
FRIENDLY LINK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